2011年2月3日 星期四

用曝光來畫畫 光圈篇

周圍想要接觸相機的朋友越來越多了。
有很多人是從沒接觸過電子影像的人,
當然也很多人跟我一樣,
在以前也沒接觸過數位單眼。
所以寫了這個比較白話的教學,
希望能夠對想接觸這部分的人,
可以有一點幫助。

認識相機的曝光,
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它決定了你所呈現出來的事物,
所擁有的光影。

可以是真實的,
可以是夢幻的,
可以是強烈的,
也可以是溫暖的。

光線的分佈,可以讓所拍攝的影像。
除了當時所拍攝的人事物以及構圖外,
更可以為了影像添加更多戲劇性的元素。

但是....
相機本身色彩限制,
讓曝光在很多時候。
是無法與眼睛所見般的一樣。

曝光更不是可以輕鬆掌握的,
甚至是無法去找尋到一個平衡點。
除了攝影者本身經驗的判定以外,
也需要對曝光的分佈,
進行取捨。

對於相機。
決定曝光的要素有4個。
第一個,是光圈。
光圈影響的鏡頭光圈葉片的開合大小,
除了增加進光量。
使感光原件有更多的光線來達到,
可以拍攝影像的條件外。
在對於影像的控制上,
也影響著景深的變換。




如上圖(可以雙擊圖片觀看大圖)
代表為光圈開放的程度。
圖內的左邊是光圈越大,
(數字越小,代表光圈開放的越大,範例圖是以F2.8為測試),
則成像的景深會更為模糊。
反之
圖內的右邊是光圈越小,
(數字越大,代表光圈開放的越小,範例圖是以F22為測試),
則成像的景深會更為銳利。
我在範圖的左右,
有大概的以黑白漸層。
畫一下,景深開始起點。
黑色代表模糊,白色代表銳利的畫面。

那麼在拍攝的時候,要如何判定使用大光圈,或者是小光圈呢~?
使用上是如何判定的呢~?
其實很簡單,
甚麼時候用大光圈?
例如你希望能夠拍攝一個目標。
但是,也許該場景有點雜亂。
那麼這時候你可以使用大光圈,來讓你能夠排除一些不相干的背景。
讓觀看者,可以更專注在你所想要表示的主體上。


上面這張圖,水龍頭離背景有非常大的距離。
而我使用F2.8的光圈,所以背景呈現的模糊非常的大。
(可以雙擊圖片觀看大圖)

再來另外一個使用大光圈的時機是,
因為光圈會影響進光量。
所以當夜晚的時候,又或者是拍攝場景的光線是非常不足的。
那麼你就可以使用大光圈,來增加進光量。
使你有足夠的光線可以進行拍攝。

(可以雙擊圖片觀看大圖)
在上圖的部分,在移動中看到太陽已經西下了。
只剩下一點點光線,從山脊露出。
所以使用大光圈來增加進光量,
使我有足夠的曝光可以進行拍攝。

而甚麼時候用小光圈?
例如你想要拍攝風景,或者是清楚的表現出團體照裡面的每一個臉孔。
那麼你可以將光圈縮小,來使整個場景可以更清楚。


例如這張圖,我使用F14來讓場景可以清楚的表現出細節。
(可以雙擊圖片觀看大圖)

可是很多人常常會覺得,為什麼我都開到F2的光圈了。
但是背景卻沒有出現夢幻般的模糊呢?
其實,影像要模糊。
除了光圈大小之外,更重要的是攝影機與被攝物,還有背景彼此的距離。
這是環環相扣的。

(可以雙擊圖片觀看大圖)
如上圖 A 左邊的小紅點,是你的照相機。
而中間的小藍點是我們的對焦目標物。
因為我們離目標物的距離,不如圖B 那麼遠。
所以從相機的感光原件開始到目標物的距離,
造成了背景的景深不足。

而圖B 離目標物較為近。
所以他的背景在感光原件,以及被攝物體之間的交會下。
造成了背景模糊的程度以及模糊的起點,更早開始。
(可以仔細看一下aomay字樣的變化)
所以可以造成比較大的景深。

那當我們拿著一顆24mm大光圈的鏡頭時候,
我們就必須離目標物的距離較為近,
才比較容易營造出明顯的景深效果。

可是有時候,當我們在使用著24mm的鏡頭要拍攝人相的時候。
太近無法照到整個身體,而太遠無法造成景深的效果時。
那麼這時候,就可以考慮85mm以上的鏡頭,
來達成縮短離對焦物與相機之間的距離。

上述的方法是比較白話的解釋,大光圈以及小光圈的使用時機。
但是也絕非是使用最大光圈或是最小光圈,就是最佳畫質。
(大部分最佳光圈是F8-F16)

每一顆鏡頭都有它的最佳光圈,是他成像最好的時候。
了解你的鏡頭,你就可以更適當的活用鏡頭的光圈值。
光圈使用的判定,沒有一個恆定的規則。
所使用的時機,怎麼樣使用光圈讓作品更為出色。
是攝影者累積的經驗,所學習過來的。

通常相機上面的 F值,通俗的用法是解釋光圈。(這樣說比較好懂)
但是光圈的本身學名是Aperture。
事實上是跟F這個字母是沒有關係的。
而F 所形容的是比較複雜的算式。

如需要更深入的解釋,可以點擊這裡到洗鏡光老師的說明頁面。

也可以進入維基百科,了解更多關於光圈的知識。


Photography Teaching

沒有留言: